行业资讯
专访科技小院主要发起人张福锁教授和李晓林教授

当前,中国农业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,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人口众多,土地相对紧缺,生产投入大且资源利用率低。如何实现农业转型,怎样在生产更安全、优质的农产品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,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。农业改革迫在眉睫,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团队却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。对此,我们专访了科技小院的主要发起人张福锁教授和李晓林教授,深入了解了科技小院的问题。

教授下农村 农家小院开辟科技之路

我们过去的农业生产,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生产更多的农产品。这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现实。现代社会的农业发展,必须要做到“生产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高效、环境优美”四个方面的统筹兼顾。对此,科技创新是关键。然而,只有科技创新还远远不够,要把创新的技术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里面去,真正在生产过程里面实现增产增效、减少环境污染。而这,也正是做科技小院的初衷。

如何突破学科发展瓶颈?只有到农业生产的主战场去。而做生产就得下地,不下地,瓶瓶罐罐种不出高产,种不出农民需要的东西。 “我们的技术人员住到农家小院里,在那里做科学技术活动,这就是科技小院最朴素的解释。” 谈起科技小院的概念,李晓林教授如是说。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小院,却成为了连接了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桥梁。为了把科技创新和对农业生产的指导结合起来,真正把科学技术带进农业生产,以李晓林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扎根农村,开始了科技小院的建设。

田间地头 与农民零距离互动

每年,我国都有六千余项农业方面的研究成果,其中只有40%被应用到了生产实践之中,大部分的研究成果被搁置起来。谈到这一点,李晓林教授说:“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,也获过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,可这些和农民真正需要的东西产生了偏差,无法直接应用到农民的生产里。”

为了真正将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,实现粮食增产、资源高效、环境保护三者相结合的目标,来自农大的科技人员扎根在了农民的院子里,“零时差、零距离、零费用、零门槛”地做起了研究、示范、推广、育人、服务的工作。项目只进行了一年,就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。

教授在“变身”老百姓之后,逐渐获得了农民的信任。他们发现,过去由于农民十分分散,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攒越多,始终无法得到彻底解决。自从有了科技小院,农民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,得到专业的解答。遇到疑难问题,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查资料或者向学校咨询的方式,给出科学的建议和分析。这就是科技小院的服务模式,它将高校的科技创新直接传递到农民的生产中去,真正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问题。

打造全新模式 促进农业转型

从北方到南方,从小农业到大农业,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,从小农户到大农场……科技小院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突破,其社会影响、服务成效也日益显现。

过去,农民常常去路边捡拾粪便施肥,现在这种又脏又累的方式早已被人们摒弃,必须通过技术方式解决。谈起技术问题,张福锁教授指出,未来农业是有机农业,只有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,减少环境污染,把养殖小区的粪便用更便利高效的方式变成有机肥。要想实现土壤、作物、肥料三者的有机结合,既要靠企业,又要靠农民自己。科技小院把知识和技术教给农民,肥料企业生产出满足土壤和作物的产品,同时为农民做好技术服务。只有这样,好的产品才能物尽其用,肥料和土壤才能匹配好,才能生产更多的粮食,减少资源的浪费。

目前,科技小院和洋丰企业合作最为密切。尤其是洋丰的苹果专用肥,和科技小院、当地政府结合在一起,三者共同提供服务,这样的三角关系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服务模式,真正实现了产品增收、资源高效、减少污染,真正为农业的转型做出了贡献。

做好技术推广 培养未来农业人才

让技术人员扎根在农民里面,这种接地气的科研模式,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信赖,且收效甚好。谈及科技小院的未来,张教授说道:“怎么把知识传播给农民、怎么让农民组织起来互相传播,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体系,未来要把科技小院的做法和经验让企业也用起来,让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去借鉴和应用。”

       具体来说,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把好技术、好产品、好服务带给农民;国家可以通过推广部门将推广的工作落实具体;高校则能够培养出一批年轻的、了解三农的、真正对三农有感情并且愿意到农业里面创业的人才。这就是科技小院的未来,也是科技小院的最终目标。 (《中国农业信息网》)
产品展示
联系方式
咨询热线: 0335-7090800
销售电话: 0335-7090800
13633330855
联 系 人: 张经理
传真号码: 0335-7090803
销售客服: 281868468(QQ)
电子邮箱: qhdsnjx@163.com